两会召开的第4天,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继续广谋良策、广聚共识、共商大计。本期《两会慈善之声》共收录了17位两会代表委员在慈善行业、乡村振兴、养老、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慈善声音,感受两会上的公益力量。
摘要:
【公益慈善】
张强代表:网络筹款平台不得从善款中抽成收费
赵明枝代表:发展社区公益慈善事业
张俊杰代表:加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力量
龙翔代表: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多举措为志愿者提供保障激励
张志勇代表: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提升极端情况抗灾防灾能力
【乡村振兴】
刘万鸣委员: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村镇小学建设困难
【养老】
印顺委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助力养老服务
张金英、丁梅委员:政府应主导完善家庭、社会力量、政府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张淑芬代表:进一步整合全社会力量,完善投资养老项目配套政策支持
格西王姆代表:希望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服务参与养老事业
【助残】
张军萍委员:培育一批孤独症援助社会组织
【医疗健康】
陈玮代表:如何建立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陈玮代表:如何建立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朱同玉委员:呼吁器官捐献区域共享
【儿童保护】
秦和代表: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
徐军代表:用心呵护每一棵“小树苗”
杨扬委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学生体育活动
公益慈善
张强代表:网络筹款平台不得从善款中抽成收费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泰兴市供电公司职员)
张强建议,应该规范网络平台的收费与抽款行为,不得从捐款人与受捐人手中收取手续费等附加费。“网络平台作为商业主体,可通过其他途径如广告投放、保险销售等来获取盈利,不是依赖捐助款项的抽成或增收额外的附加费。”在张强看来,这样的做法有悖爱心捐款平台的本心。网络筹款平台应实现对资金的规范化与透明化管理,尽快制定网络平台筹募资金规范使用监管条例。(红星新闻)
赵明枝代表:发展社区公益慈善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中山区寄递事业部胜利桥普邮营业部揽投员)
在赵明枝看来,做好社区慈善,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有优势,都可以在社区慈善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邮政揽投员,赵明枝见证、参与了多次社区旧衣物捐赠行动。“说是旧衣物捐赠,一般都是八九成新,甚至很多是全新的衣服,标签都没拆。收到旧衣物后,志愿者帮忙清洗、整理、打包,寄给有需要的地方。”赵明枝建议,做好旧衣物捐赠等公益活动的组织工作,动员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积极分拣、打包旧衣物。同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爱心居民捐赠款物,承担部分邮递成本,让旧衣物及时运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赵明枝觉得,乘着新修改的慈善法东风,慈善路上需要多方主体积极参与,要珍惜社区里的每一份善意,将点滴善意汇聚成奔涌江河,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带给社会越来越多的美好。(中国社会报)
张俊杰代表:加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
张俊杰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力量建设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形成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协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的体系。针对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目前经费来源主要依赖自筹或社会募集,缺乏稳定持续的资金、装备、场地等保障的问题,应加大中央和地方对志愿服务的专项财政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并提供必要的物资装备和场地,建立以政府拨款、市场捐赠、社会捐助结合的多元化经费筹集模式及资金支持网络。张俊杰建议,通过薪酬分配、补偿机制和物资保障方面加大对社会应急力量的投入,建立起市场、社会回馈激励的资源网络。要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回馈制度,建立同一志愿者异地志愿服务积分互认互换机制。进一步制定、执行及监督针对志愿者在就业招聘、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环节优先地位的细化措施,并对应急志愿服务参与灾害救援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培养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激发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澎湃新闻)
龙翔代表: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多举措为志愿者提供保障激励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虽然已将志愿服务法的制定纳入了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但尚未形成法律草案。龙翔建议,要加快推进有关工作,特别是围绕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亟需立法规范的重点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草案。
他表示,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以构建系统化、有序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为目标,全面优化并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以专业化为导向,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志愿者队伍;倡导社会化的服务理念,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整体效能提升和质量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和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与联动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管理效率;秉持法治化原则,明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体的法律责任,确保志愿服务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凤凰网)
张志勇代表: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提升极端情况抗灾防灾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志勇指出,近年来,各地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暴露出在极端情况下应急保障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基于此,张志勇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建设综合性应急保障中心,在全国合理布局,建设若干集指挥调度、物资储备、队伍培训、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保障中心。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容灾抗毁能力,系统梳理灾害易发地区,以及重要城市设施、应急避难场所清单,加强前瞻性规划,关键基础设施采用更高的抗震、防洪、抗风标准设计建造,确保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三是构建应急保障感知体系。四是加强应急装备配备和应急队伍建设。(澎湃新闻)
乡村振兴
刘万鸣委员: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村镇小学建设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刘万鸣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乡镇村镇小学的专项资金支持与投入,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百分百覆盖,使广大相对落后地区的学子们更快更好地接触到丰富的知识和讯息,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改善教育条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村镇小学,从硬件到软件多方面给予帮扶,缩小我国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教育质量上的差异,改变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三是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村镇小学建设实际困难,吸引有关团体和个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村镇小学设备设施建设。(中国美术报)
养老
印顺委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助力养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印顺建议,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持续投入建设,继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系统性、精准性和普惠性,并结合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扎实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意识、健康乐龄意识。通过相关政策扶持,组织从业人员,开展老龄服务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推动养老行业向专业化发展。同时,鼓励相关青年志愿者和义工组织共同参与,为养老服务增加多样性。
印顺提出,出台并细化指引,搭建合作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康养结合建设。鼓励并推动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医养康养,结合实际需求增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社会医养机构,实现全专结合、上下联动的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链,进一步健全诊疗、康复、护理的服务链条。对于社会资本投入,应考虑在政策上给予免税、补贴、医保资质政策倾斜。(海南日报)
张金英、丁梅委员:政府应主导完善家庭、社会力量、政府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
“政府应主导完善家庭、社会力量、政府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即医院、养老院、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全链条养老体系,满足不同程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张金英建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大学或专科院校、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大对社区全科医生老年精神病学技能培训、养老院护理员护理技能培训等。
丁梅建议,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空间布局、提升老年群体就医服务水平、重视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医疗的适老化改造,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全程管理与人文关怀;细化相关政策,对老年患者适用的诊疗过程、应急预案等全程管理;探索设立老年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就医全过程问题。(天津日报)
张淑芬代表:进一步整合全社会力量,完善投资养老项目配套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工艺美术设计师)
“我建议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整合全社会力量,完善投资养老项目配套政策支持,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强化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张淑芬说。
张淑芬建议,“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技能培训等级评定,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素质。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措施,保障养老护理员的薪酬待遇,支持和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薪酬分配制度,让这份朝阳事业良性发展获得社会尊重。(人民网)
格西王姆代表:希望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服务参与养老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
“养老事业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福祉,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格西王姆深情地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护理服务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她今年依旧关注养老领域,同时积极呼吁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服务参与养老事业,以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和专业的护理技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关怀。(四川新闻网)
助残
张军萍委员:培育一批孤独症援助社会组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副主席,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康城社区中心专职副主任)
张军萍在调研中发现,对于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来说,首先面临的是诊断困境。其次是康复困难。再次是社会接纳与支持。社会中的误解和偏见可能导致患者及其家庭感到孤独和无助。最后是家庭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鉴于此,张军萍在提案中提出四条建议: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多领域合作的组织模式。二、培育一批孤独症援助社会组织。建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专门关爱孤独症儿童的专项计划,开展孤独症早期筛查、康复、教育和家长支持等,与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帮助孤独症儿童走上健康之路、求学之路和成才之路。同时,鼓励其他有爱心的企业或者机构成立孤独症儿童关爱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资源,编织一张孤独症儿童社会服务网络。三、建立一批社区帮扶项目。建议在全国各基层街镇一级政府,通过积极创设包容性无障碍环境,组织设立专业的社区支援中心等形式,接纳孤独症儿童进行有效的社区康复。四、培养专业人才。建议民政部门建立专家智库,组织系统专业培训,切实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澎湃新闻)
医疗健康
陈玮代表:如何建立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陈玮建议,建立中央和省级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用于帮助罕见病患者尤其是高额药品费用的支出。这个专项基金的筹资应该由社会捐助、企业合作以及政府的彩票公益金组成,组成方式可以采纳社会捐助与政府1:3的配置形式,也可以采纳药企捐助与受惠患者群相对应的定向捐赠方式。(潮新闻)
孙剑代表:推动公民自愿器官捐献登记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目前,公民器官捐献主要靠红十字会和卫生健康部门,力量相对单一,建议将‘推动公民自愿器官捐献登记成为社会新风尚’纳入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凝聚全社会最广泛的力量,发挥各部门合力,加快公民自愿器官捐献登记社会风尚形成”,孙剑建议。
同时,他也提议,制作高质量的器官移植科普宣传短片,广泛宣传,消除误解,让群众理解器官捐献的益处,大力提升器官捐献知晓度、登记率,挽救更多生命垂危患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南方都市报)
朱同玉委员:呼吁器官捐献区域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当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器官分配区域与医疗服务区域不匹配。”朱同玉表示,器官获取和分配基本以省域为界,捐献器官主要在省内共享,跨省器官分配仅占极小部分,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此,朱同玉建议,依据患者来源和等待时间等因素,科学规划器官获取的地域限制,鼓励和促进区域器官共享,建立区域间的器官共享机制。例如,上海可以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建立共享分配网络,北京可以与京津冀地区进行器官分配共享,这样更加配合医疗服务能力的区域规划。(澎湃新闻)
儿童保护
秦和代表: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青少年自杀或违法犯罪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中明确表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秦和表示,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量攀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为此,秦和提出五点建议,充分利用学校、医疗专业资源,提升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和认知。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预防筛查工作。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打破壁垒,逐渐形成学校、医院、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澎湃新闻)
徐军代表:用心呵护每一棵“小树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
2023年11月,民政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可以动员其亲属、邻居以及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开展“一对一”帮扶,有条件的地方可链接社会工作者等开展心理辅导,符合条件的可纳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范围。“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对我们志愿服务团‘一对一’工作方式的认可。”徐军表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希望通过持续的呼吁,让更多困境儿童受益。他建议,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组织发展;要充分发挥村(居)儿童主任作用,搭建起政府、社会、家庭间的桥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一个孩子也不掉队。“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中国社会报)
杨扬委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学生体育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杨扬表示,希望借助体育,有效地改善、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杨扬提出七点建议,一、切实落实“学生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相关要求,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对此建议纳入学校领导绩效考核;二、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三、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四、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心理课程;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和社会普及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七、加大乡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关注和支持力度。(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