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新闻

蓓蕾春天——鱼水情深,爱的交响曲(三)

日期:2008-07-17
三  鱼水情深,爱的交响曲
         
    盛夏,沈阳,热浪扑面,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匆匆忙忙地来到沈阳军区总医院。他是带着心愿来的。摸底排查,阜新城乡有54个因家庭困难无力医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不及时医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时刻处在危险之中,如能得到及时的医治,就会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地成长,他要找最好的医生,最新的技术让这些孩子尽快地脱离险境,他来这里求援。
    沈阳军区总医院,环境典雅,气息清新,花香袭人,天使的笑脸随处可见。这里是沈阳军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这里有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设备,尤其是心外科国内外享有盛誉。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陈兴华是阜新籍人,关注家乡的巨大变化,经济转型取得阶段性胜利,棚户区改造工程深入人心。“蓓蕾生命救助行动”是拯救弱小生命的善举,如此大规模的行动,阜新堪称中华第一家,辽宁卫视《第一时间》,《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让陈兴华十分振奋,作为从阜新走出来的军人,一个医务工作者,有责任为家乡做点啥。军民共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军队的优良传统,我们有能力拯救这些孩子的生命,想到这,陈兴华已经按奈不住心中的激情了。
    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的到来,让陈兴华喜出望外,为家乡尽力,为父老乡亲服务,服务好,是他们的共同心愿,两个人一拍即合,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沈阳军区总医院把阜新“蓓蕾生命救助行动”中的50多个先天性心脏病儿的治疗,作为军民共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组织精干的专家队伍,为患儿检查身体,亲自为患儿手术。相关人员取消休假,建立爱心病房,让孩子们受到最先进的治疗,最优质的服务。考虑到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陪护的父母免费吃住。孩子们的医疗费用是募捐所得的善款,医院给予最优惠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
 “慈善一日捐,一个11岁的小女孩,飞快地跑到募捐箱前,把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200元压岁钱,庄重地投进去,展现着幸福的微笑。她是农民工的女儿,半年前生命垂危的她,把着手术车,哭喊着不肯上车,妈妈我怕!叔叔阿姨说,别怕,就跟做梦似的,睡醒觉就好了,你就可以上学了。孩子擦擦眼泪上了手术车
    2007年7月26日,又一批患先天性心脏病受到“蓓蕾生命救助行动”救助的李静等6名儿童,在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袁洪文和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马华的陪护下住进了沈阳军区总医院“爱心病房”。
    院长陈兴华亲自到病房看望,送去了医护人员的一份爱心。以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朱洪玉教授组成的专家组,精心制定了每个孩子的手术方案,亲自为每个孩子做手术。
    李静的父母哪里见过这阵势啊?早已感激涕零。作为农民工,他们的女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且是在这样神圣的地方,这么大的医院,这样高级的专家为女儿手术,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叫自己赶上了。他们清楚,不要说给孩子看病自己拿不出钱,就是住进医院,能请到专家级的医生给孩子看上一眼都是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是亲自主刀了。听说个别有名的大医院,给有名的医生甩红包,5000元不过是人家站到手术床前指导指导,没有红包连号都排不上。而眼前的事实是自己一分钱不花,人家主动热情,把我们农民当成亲人,真像到了家一样的感觉。不是亲人胜亲人,天下处处有亲人,他们都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该怎么谢谢人家呢?
    明天就要手术了,吓得小李静脸都变了色,煞白,没了血色,周身不时地颤抖,能听到自己的牙齿时不时地上下牙磕磕嗒嗒的碰撞声,一会就跑趟厕所,紧张得拉肚子,整整折腾了一夜。妈妈这一夜也没合眼,担心孩子这样上手术台能行吗,值班的医生也说,看孩子身体这样状况,能经得住这样大的手术吗 ,恢复好体力最好。
    大人们都说,做了手术就好了,做手术一点都不疼,那都是骗人的,用刀把肚子拉开,要给心做手术,不是疼死,也得把我吓死了,我才不做那手术呢。
    孩子下定决心死活不做手术了,闹着回家。
    “妈妈,我怕,天亮咱就回家吧!”
    孩子生来就弱不禁风,从小就打针吃药的,闻着药味都恶心,看见针就哆嗦,面对这大手术,能不怕吗?
李静胆战心惊地躺在床上,静静地关注着窗外,五颜六色的霞光爬上高楼,扑进屋子里的时候,她有气无力地对妈妈说,“天亮了!”
8点,穿着白大褂的叔叔和阿姨推着小车来接李静进手术室。李静撒泼打滚地嗥叫,死死地攥着车把,死活不上车,哭得跟泪人似的,顺脸淌汗,一个劲地喊:
    “妈妈救我!”
    妈妈安慰孩子说,“大家伙都是在救你呀,十年了,妈妈盼星星盼月亮才盼到这个能救你的机会呀,听妈妈的话啊。”
    孩子一手攥着车把,一手拉着妈妈的手,依然不上车。
    医生叔叔和蔼地俯下身去,劝说着:
    “孩子别怕,一点都不疼,叔叔给你打一针,你就睡着了,醒来,你的病就好了,回家就可以上学了。”
    孩子摇摇头,表示不相信。
    马华为孩子捏把汗,见医生和孩子妈妈说话都不听,便心生一计,假意吓唬她说:
    “你要是再闹下去,可真的不给你治病了,你可就上不了学了。”
    孩子一听这话,看看妈妈,妈妈说,听阿姨话没错。
    孩子擦擦眼泪,将信将疑地上了车。
    爱心病房在14楼,手术室在17楼,李静被推进电梯,妈妈和爸爸小跑着气喘吁吁地爬上17楼,只见推孩子的小车一进手术室,大门就悄无声息自动关上了,门上写着“肃静”两个醒目的大字。
    今天要给阜新去的6个孩子做手术,李静是第一个,她的病最重,是四联症,主刀的是科主任朱洪玉教授。
    手术室门外的走廊里,堆积了许多焦急等待的患者们的家属,媒体的记者们赶了过来。
    面对镜头和麦克风,李静的妈妈,这个大山里来的农村妇女居然没丝毫的紧张,一个劲地说着拜年话,感谢话,她是把憋在肚子里的话一古脑地倾诉出来。
    “感谢阜新市的领导,感谢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感谢军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了我女儿二次生命,我们是阜新西部山区的贫困农民,为了孩子治病才出来打工的,我们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谢谢!谢谢!”
    1998年,李静出生在阜新市西部山区的山沟沟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爷爷久病卧床,其家生活状况是可想而知的了。李静生下来就有病,感冒高烧不退,憋气,咳嗽,吃奶没劲,赶紧找村里的赤脚医生给看看,当感冒看,这么点个孩子怎么打针啊,吃药不见好。那天夜里,孩子居然一口气喘不上来,憋过气去了。家大人慌了手脚,求台村里的农用三轮车,跑了百十里路,连夜住进了阜新市中心医院。孩子是抢救过来了,三天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四联症,右心室肥大,宽厚,有窟窿,主动脉、肺动脉变形,做手术风险性很大,不做手术孩子活不长。没做手术,住7天院就花费2700元钱,这钱还是借的呢,要是做手术得多少钱?连价格都没敢问,两口子抱着孩子就出院了。心想,问也白问,没钱,等挣点钱再说,赶哪步说哪步,那打铧那住犁,反正是没办法的事。赶上连天雨,土房子浇趴架子了,孩子老人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这哪成啊?求亲靠友的想法把房子戳起来。
    三个月拱,四个月爬,七月八月会叫爸和妈,李静8个月了三五步都走不了,上喘的厉害,不是抱着就是用小车推着,大人们一步不敢离开,怕的是孩子一口气喘不上来,就没命了。
    辽西连续四年大旱,阜新西部山区近乎绝收,企图靠种地给孩子看病的希望一时间是没有了,两口子合计合计卷着铺盖来城里打工了。
    李静的妈妈做零工,打扫卫生,扒墙,掏下水道,啥活都干,只要给钱,再苦再累她都毫无含怨地干,手刮破了,感染了,红肿了,纱布包扎着,忍着疼痛在干,心里只想着挣一分是一分,早一天能给孩子看上病。其实她知道,这种攒法,猴年马月能攒到三五万元钱啊?可是不努力去做,孩子的病不是更没希望了吗?李静的爸爸在铁合金厂打工,家住阜新市西郊,工厂在城北,路上骑车要走两来小时,两头不见日头地忙,从家带饭,高粮米饭咸菜条,偶尔吃顿大米饭炖白菜是改善生活了,兜里揣着烟盒包,用旱烟解愁解乏。一次中午和工友们下饭店,花了5元钱,回家叫老婆数落了一顿,“你啥条件你不知道啊,能和别人比吗 ?”说得他无言以对,面对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像是犯了啥错误,低头不语。
    阜新市开展“蓓蕾生命救助行动”,消息传到他们耳朵里,觉得不可思议,怀疑是不是听错了,恒古至今从没听说有这样的事,怎么能叫自己赶上了?尤其自己是农民工,在市里举目无亲,走后门都找不到人,衙门口朝那开都不知道,免费给孩子治病,这怎么可能?
李静的妈妈抱着女儿急得满头大汗,忐忑不安地来到市慈善总会,声明自己是农民工,孩子能不能享受这个待遇?
    马华主任接待了她,热情地说道:
    “阜新城乡,凡符合蓓蕾生命救助条件的孩子都可以参加,我们争取一个不落,通知都发到了社区和村委会。”
原来农民工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享受同等待遇,这让李静妈妈的心落了底。农民工在城里谋生,觉得自己矮人一头,有种莫名的自卑感。“蓓蕾生命救助行动”让李静的家人感到公正公平,更具有人性化,他们找到了尊严。
    李静推进手术室,妈妈的心就提拎到了嗓子眼,蹲在手术室门外,措脚连心的。要说怕,谁不怕,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孩子病情那样的重,体质那样的虚弱,况且折腾了整整一夜,能挺过这一关吗?
    急匆匆地来到沈阳,心急如焚,心口象似被什么堵住了,闷得慌,不要说吃东西,看着就饱,喝凉水倒觉得痛快些,两天来没吃东西了,这时候李静的妈妈已经一摊泥似的堆在那里,一动不动的。
    孩子进去约半小时,手术室里出来个医生,问谁是李静家属?
    “妈呀,别人家孩子进去没动静,咱家孩子进去就点名了,凶多吉少,怕是下不来手术台了。”
    李静妈妈第一感觉是不好,心都哆嗦了,头嗡的一下。发昏当不了死,挣扎着站起,有气无力地说,我就是。
    李静的病情复杂,四联症,是先天性心脏病重中之重,一次手术根治风险大,手术方案原定是第一次做修复,三年后二次手术做到根治。朱洪玉教授打开胸腔后,觉得这孩子是农民工的子女,有这个机会很不容易,能一次根除最好一次根除,担些风险是必要的,在他看来李静的手术可以做到一次到位。
    真是艺高人胆大,朱洪玉是一流的心外科专家,高超的技艺和爱心,让他临时改变手术方案,征求家属意见。
    说明情况,要家属身份证。李静妈妈把身份证拿出来,郑重地说道:
    “反正我把孩子交给你们了,治好治赖我都没意见,好了我磕头还来不及呢,下不了手术台,我一个不字不说,你们都是为了我们好啊。”
    手术中,李静的神志很清醒。手脚被绑在手术床上,无影灯在头顶温和地照耀,手脚同时扎上点滴,叫不上名字的各种仪器,荧光闪闪。能听见手术中的声响和主治医生叔叔的说话:“做一次根除术!”李静不懂是啥意思,她怕的是疼,可真的如叔叔所说的,没感觉到疼,但能听到手术进行中的声音。
    李静的手术用了2小时40分钟。李静是第一个进去的,最后一个做完的。
    朱主任从手术室出来,半截袖衬衣都湿透了,手术室是有空调的,病房和走廊都有空调,尽管户外烈日炎炎,然而这里是常温,可见手术过程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李静妈赶紧迎上前去,问个究竟。
    “你是李静的妈妈,你孩子的手术很成功!放心吧,一会就出来了,正在做缝合。”
    李静妈心中满天的乌云立马云开雾散,她望着朱主任疲惫地离去,真想趴地上磕两个响头。
    李静身上挂着监护仪器,挂着引流,挂着点滴,从手术室被推出来,脸色白纸一样。手术室距离重症监护室隔道门,有几分钟的路程,这期间李静的眼神四下张望,看见妈妈迎上来,点点头,还在撒目,见爸爸追上来,点点头。医生要家属回避,怕孩子激动,对病人不利。
重症监护室门外有个小黑板,脱离危险的病人,通知家属接病人回病房,写在黑板上。李静的父母焦急地守候在重症监护室外。只见小黑板不停地更换名字,就是不见李静的名字,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头,不落地,压得喘不过气来。
    夜深了,两口子觉得都守候在这也不是个事,不等孩子怎么样,大人先撂倒了,两三天没着消停了,还是倒班在这守着好。两口子你推我让的,借了个手机,到附近的小旅馆休息,听信,医院有规定,只许一名家属在病房陪护。这一夜,李静的妈妈抱着手机睡不着,迷愣一会就看看手机来没来电话。天没亮就跑到重症监护室门口,依然是没信。心情越发的沉重了。
    8点整,重症监护室的门一开,有护士问:
    “谁是李静家属,接孩子!”
    这一声,比什么都清脆,比什么歌声都动听,压在他们心头的大石头一下子落了地,顿感身心轻松。
    病房医生一个小时来病房查看一次,督促李静下床走动。说是不运动怕粘连。
    李静身上挂着监护仪器,挂着引流,往塑料袋里流血水,可怎么个走法呀,更怕孩子一走动,刀口开了线。医生的话不敢不听,就把孩子抱到走廊,放在地上,让孩子自己走。走了十几步,妈妈就心疼了,抱着孩子,说是歇一会再走。让医生看见了,批评着说,你们这样不是爱护孩子,是在妨碍孩子的恢复。
    10岁的李静很顽强,一下子从走廊的这头走到那头,100多米远呀,生来就没自己走过路的,顶多在大人的搀扶下走上十步八步的,今天一下子就走了这样远,真是个奇迹呀,父母欣喜若狂。
    先于李静来这里治好的“蓓蕾患儿”已经有40多个,同样是感人至深。
    2006年8月9日,沈阳军区总医院,清晨,朝霞满天,宁静宜人。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的记者宋微微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便早早地来到住院部14楼41—43“爱心病房”,对阜新来的“蓓蕾生命救助”的5名患儿进行采访。一时间,辽宁电视台“辽宁新闻”、“第一时间”、“话说天下”,《辽宁日报》、《辽沈晚报》、《华商晨报》、《沈阳晚报》等多家媒体蜂拥而至。他们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阜新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市民政局副局长袁洪文,成了媒体追踪采访的焦点。“蓓蕾生命救助行动”从策划,组织到实施他亲历了全过成,他动情地说道:
    “‘蓓蕾生命救助行动’是阜新市委、市政府关注的一项爱心工程,是构建友爱阜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市人民纷纷行动起来的义举,那许许多多的感人情景值得我们去讴歌。之所以叫做‘蓓蕾生命救助行动’,是因为这些含苞欲放的花朵得了大病,由于家庭的困难,行将枯萎。这些患病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点燃孩子生命之火,就会给孩子一个新的人生,同时也会给孩子的家庭带来幸福的快乐。”
    上午10时,刘畅等首批3名患儿成功走出手术室,下午2时05分张博雅等两名患儿手术成功。小博雅10年心病一朝治愈,姥爷李宝林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一手拉着主治医生朱洪玉,一手拉着慈善总会秘书长袁洪文,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救命恩人哪!感谢医生手到病除,感谢好心人救我外孙一命!’
    这次集中救治的5名患儿分别来自阜新市的清河门区,海州区平安西部,彰武县四堡子乡,年龄最小的三岁女孩刘畅,年龄最大的念高二的章雪,面对记者的采访,“病好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大都是“能够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一起蹦跳。”
孩子们说的是心里话,先天性心脏病儿,不能做激烈的活动,看着同龄的孩子们玩耍,他们很羡慕,然而自己却不能够,他们很自卑,他们说出了多年压抑在心底的渴望。这些个孩子小一点的扑在妈妈怀里撒娇,大一点的躺床上看书,活泼也好,文静也好,他们情知自己的病延误至今是种无奈,没有一个抱怨命运的不公,章雪说得好,“也许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劫吧,幸运的是我赶上了“蓓蕾生命救助行动”,遇上了好心人,这里的医生技术好,我没啥可怕的了。”
    2006年7月27日,首例“蓓蕾生命救助”的先天性心脏病儿在阜新矿务局总医院手术成功。胸外科主任景凯主任医师介绍说:王紫巍患的是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并伴有二级脉关闭不全的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后心闷气短,发育迟缓。手术中发现患者未闭导管1公分粗,而且该导管与肺动脉主动脉相邻,血流量大,若手术不利,病人有大出血的危险。果断采取了两边结扎的方法治疗,随着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成功,患者的二级脉关闭不全的症状随之消失。
    王紫巍三天两头就感冒,感冒就打先锋,浑身散发青霉素味。王紫巍的父亲是路边的“大板锹”,风雨天同行们都躲起来了,他痴情地等待雇主,扛沙袋子,上一层楼5角钱,顶风冒雨汗流浃背扛了大半天挣不到20元钱,想到给孩子看病,再苦再累都值。王紫巍是伴着父母的眼泪长到8岁。术后,王紫巍蹦蹦跳跳地上学了。王紫巍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市慈善总会,送上一面锦旗,上写:“关爱生命,奉献爱心。”王紫巍的父亲激动地说,为了感谢慈善总会给我孩子第二次生命,以后每年的12月23日孩子生日这天,都要捐献100元钱,用来帮助其他那些患病的孩子。
    先后有5名患儿成功手术。为加快救治进程,市委书记姚志平要求利用患儿最佳治疗时期加快救治,并亲自联系沈阳军区总医院集中救治其余的53名先天性心脏病儿。
    适逢建军节,阜新市慈善总会会长、副市长熬秉义一行来到沈阳军区总医院,代表市委、市政府慰问为“蓓蕾生命救助行动”做出奉献的医护人员,同时看望在这里医治的患儿。
    “铁骨柔情”四个大字遒劲,飘逸,是国家一级画家,全国著名画家王树清为“蓓蕾生命救助行动”所提,雕刻成牌匾,金光闪闪,作为礼物赠送给沈阳军区总医院,军民鱼水情深。
    市慈善总会会长、副市长熬秉义和军区总医院院长陈兴华一起走进爱心病房,看望刚刚做完手术的李静、杨毅等患儿。杨毅的父亲十分感动,说:“感谢市领导和总医院领导给了我孩子二次生命。”熬秉义祝愿孩子们早日康复。
    刚一走出爱心病房,患者的家属们就围拢了上来,把一面写有:“情暖蓓蕾,爱心永驻”的锦旗递到熬秉义的手里,由他转交给军区总医院院长,这是刚刚赶制出来的,以表示患者家属们的感激之情,现场热情洋溢,楼道里掌声一片。
     “姚伯伯,让我亲亲你吧!
2006年12月30日,刚刚下了场大雪的阜新市,银装素裹的,年来了,大街小巷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阜新市民政局五楼会议室,张灯结彩,“蓓蕾生命救助行动”新年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获得二次生命的孩子与市领导和慈善家们欢聚一堂,畅所欲言,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一张大大的有一米见方的贺年卡庄重地摆放在正前方,上写:
    我的病好,我上学了,谢谢姚伯伯!
    太阳的孩子,祝姚伯伯新年快乐!
    8点刚过 ,受助的35名孩子和家长早早地来到这里,他们把一张张贺年卡摆放在前边,一幅幅充满想象的孩子们的蜡笔画张贴在墙上,有太阳,有葵花,有蓝天,有楼房,还有白衣天使,稚嫩的笔画,天真的写意,真情实意。
    8点30分,市领导和慈善家们准时地出现在会场。场面顿时热烈起来,就像久别的亲人重逢,握手寒暄,互致问候。
市委书记姚志平,看见一米见方的给他的新年贺卡以及那些孩子们真情的写意,感慨万千,他即兴地说,这张贺卡的受赠者应该有10人之多,汇聚了35个家庭对数万个为“蓓蕾生命救助行动”付诸爱心的好心人的千言万语,贺卡无声,却有着无需言说的厚重。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万勤,副市长张树森能一一地叫上孩子们的名字,询问术后孩子们生活状况。“申奥长高了,王紫巍胖了……”市领导清晰地记着每一个孩子,让家长们感到意外,心里热乎啦的。
    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民政局长包凤林,看见这些个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活蹦乱跳,活泼可爱,联想到他们(她们)当初那岌岌可危的样子,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这是慈善事业功德无量的自豪,这是慈善人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蓓蕾生命救助”的鲜活成果,给慈善家们以欣慰。
    慈善家们喜笑颜开,看到自己爱心的成果,有着苦尽甘来的幸福与人生价值的感悟。
    王紫巍的母亲流着泪说:“我今天就是来看看姚书记,看看帮助我孩子的许多好心人。女儿刚得病那阵子,我曾说过,要是孩子走了,我不会让她一个人走的,我会陪着她。如今,我女儿的病好了,我再也不说那些话了,我要好好地活下去,好好地教育孩子,我们一家人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好心人,回报社会。”
    “叔叔阿姨好!”一进屋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跑过来,乐呵呵地和大家打招呼。“我们家孩子现在身体可好了,长高了,长胖了,体质比原来好多了,是大家救了我的小孙子,谢谢了!”小于涵的奶奶心情十分的激动。6岁的小于涵刚刚上4天幼儿园,聪明伶俐,跑上前来,对姚书记说:
    “姚伯伯让我亲亲你好吗 ?”
    姚书记微笑着站起身,他身材高大,孩子矮小,他猫下腰去,孩子在他的脸上亲亲地一个热吻,孩子满意的笑了,书记的眼睛湿润了。
座谈会进行得别开生面,热情洋溢。
    座谈会结束,记者们刚一离开,不愿意张扬的宋云东悄悄对马华说,“看见孩子们欢乐的笑脸,我很激动,再捐20万。”此前宋云东已经捐款10万了。
    市委书记姚志平握住宋云东的手,说:“谢谢你,我代表孩子们谢谢你,感谢你为慈善事业所做的贡献。”
 “蓓蕾行动”走进《东方时空》
    “蓓蕾生命救助行动开世界先河,一曲爱的赞歌,唱响塞北,响彻华夏
    2007年开春时节,塞北阜新,“蓓蕾生命救助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数万人参与的爱的奉献,感天动地,举世瞩目。党的十七大胜利即将召开,构建和谐社会是大主题,阜新开展的“蓓蕾生命救助行动”,应天顺时,是深得人心的壮举,可以说是全国首创,引起中央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反复推敲论证,作为迎接十七大召开的重要选题,把镜头对准阜新,聚焦“蓓蕾生命救助行动”。
    央视《东方时空》著名编导王璐接到任务,推迟婚期,兴冲冲地伙同记者董辉启程了。
    3月29日她们一行来到宋鸽的家。
    宋鸽家住平安西部,地处城乡接壤,四间北京平,土土豁豁的院落,一条大狗在和孩子玩耍。不远处便是棚户区改造工程,高楼林立,一派现代气息。
    宋鸽14岁,女孩,初一学生。3岁时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父母都是矿上下岗工人,无钱医治,父母离异,她和父亲寄居在爷爷家,靠爷爷每个月800元退休金生活。
    早起,太阳的五彩光环透过树梢普照在院子里,宋鸽的奶奶看见门前树枝上落着一群喜鹊,东边俩西边俩,中间一个,对着她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老人家喜上眉梢,扭身进屋,对老伴说:“早报喜,晚报财,不早不晚报客来,咱家有喜事了!”
    宋鸽的爷爷坐在屋地上叭哒叭哒地抽着旱烟袋,不动声色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心想,“啥好事能落到咱普通百姓身上?”
不久前,宋鸽的爸爸听到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市慈善总会免费给先天性心脏病儿做手术。
    “这怎么可能呢?”
    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街道给孩子报了名,“反正不收报名费。”
    几天后,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李东君来到了他的家,拿着宋鸽的体检材料,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宋鸽,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我们已经联系好了,送她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去手术,这个医院的心外科在全国是享有盛名的。”
    见一家人欢喜个不得了,李东君幽默地说,“爸爸陪孩子去就可以了,爷爷奶奶在家就等着好消息吧!”
    奶奶连声说:“好,好。”
    爷爷的脸上依然的不开晴,觉得古人说的好,人的心碰不得,碰不好,人死了呢?他真怕失去自己心爱的孙女,还不如这样,天天在眼前绕晃,活到哪天是哪天。
    奶奶说爷爷的想法是老糊涂了。
    宋鸽的爸爸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孩子三岁那年,患感冒,到医院去看病,老大夫听心脏的声音像是拉风匣,呼嗒呼嗒的,上仪器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不赶紧手术,最多活不过40岁。因没钱给孩子治病,两口子成天唧咯,离了婚,妻子外出打工去了。
    即将去沈阳手术的宋鸽,有个心愿,她想让妈妈陪同她走过人生这最惊险的一步,有妈妈在身边她就啥也不怕了。
宋鸽的话让记者听了都心颤,“我不想这样病恹恹的毫无意义的活下去,我一天比一天大了,我要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不让爷爷奶奶再为我操心。”
    真的让奶奶的话说对了,贴晌,一家人正准备吃午饭,家里来了一些人,风尘仆仆的,只有慈善总会的李东君他们认识。
李东君说,三天后宋鸽就要到沈阳手术了,她们很关心的,来看看宋鸽。说完,李东君和其他陪同人员撤出了屋外,把王潞和董辉留在了屋里。这是事先说好了的,采访中不让其他人在场,当然也不让暴露中央电视台记者的身份,这样更能接近采访对象,还生活以本来面目,采集到被采访人真实情感的流露。
    王潞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女孩喜欢的小玩具熊送给了宋鸽,女孩说声谢谢,高兴地抱在了怀里。她们像姐妹似的拉起了家常。
眼前这个清秀,聪慧,天真的女孩,不善言语,可说出来的话,实实在在,句句感人。王潞说,这个女孩有点像《马大帅》中的小翠,可亲可爱,联想到她的遭遇,王潞眼睛潮湿了。
    记者和采访对象相互信任,情感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即时,即兴采访,拍摄,情景交融的画面,真情实感的场景,便历历在目了。8分钟的节目,录制了6盘带,以便回去剪裁,可见采访中的认真细致。
    傍晚,沈阳军区总医院,爱心病房,明天就要手术了,宋鸽静静地躺在床上,想着心事,他盼望妈妈能陪陪她,可妈妈的身影还是没有出现,而是慈善总会的人安排她住院,王潞大姐和她聊天,这让她的心里有着酸甜苦辣的滋味。
    王潞和董辉目睹了宋鸽手术的现场,当宋鸽心脏重新起跳的那一刻,象征健康的宋鸽已经获取了二次生命,他们由衷地为她祝福,当然也为其他获救的孩子们祝福。
    采访结束,董辉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说道:
“近20年的记者生涯,拍过的感人故事可为数不胜数,然而这次拍摄‘蓓蕾生命救助行动’,心灵受到震撼,其一是患儿命运转换前后的心路历程和小宋鸽那双从无助到充满希望的眼睛,其二是没想到阜新这座困难中的城市如此地充满爱心,充满着一种真诚,友善和团结交织在一起的说不出来的精神力量。”
    有爱的城市才是家,有爱的城市才有希望。“蓓蕾生命救助行动”像是情感的温度计,真实地测量了阜新这座城市情感温度,炽热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