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春天——企盼(二)
日期:2008-07-17
二 企 盼
疾病与贫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通往春天的关隘。在那区区狭小的空间里,充斥着死亡的恐惧与病痛的折磨。那一株株行将枯萎的“小花”,渴望阳光,雨露,她们相信这一天会来的
“假如我走了,请把我的眼角膜或是什么有用的东西留给需要的人!”这心声来自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晶晶瑟瑟发抖地站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斗,抱着收音机,聆听着“今夜星空”雅风姐姐的天籁之音,“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没有信心。”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了十几年的孩子,眼前一亮,给雅风姐姐打去了求生电话:“假如能让我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天,死了也知足了!”
初春,周日,市北新村的早晨格外宁静。市慈善总会的翟如今陪同我来到晶晶(化名)家。敲门,开门的是位清纯的女孩,看上去20来岁,中等身材,四方团脸,大眼睛很有神,在她的脖领处隐约地露出一道手术后的疤痕,尽管显得有些疲惫憔悴,然而脸上浮现着灿烂的微笑。她就是我今天第一个要采访的对象,“蓓蕾生命救助”的受益人,大难不死,青春焕发的晶晶。
晶晶是个孤儿,和年迈的姥姥相依为命,康复后她在一家冷饮店打工,“说不定将来我也当个小老板什么的”,将相宁有种的气魄,让人震撼。她一天书没念,学龄期病魔缠身,到亲友家看看电视都是奢望,整天价匍匐在姥姥的床头,抱着收音机听“雅风姐姐”讲故事,这就是她的文化摄取。大俗才大雅,她说出来的话,朴实无华,掷地有声。
“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看病?”
“妈妈我要上学!”
“妈妈我不想死啊!”
怀抱着生命垂危的女儿,耳边女儿那声声凄厉的呼救,晶晶的妈再也承受不起生活与精神的重压,崩溃了,病倒了。
晶晶爸走的那年,她才三岁,不知道死是啥概念,就知道一时间家里来好多的人,把爸爸用门板抬了出去,晶晶咿呀地问妈妈,爸爸呢,爸爸怎么不回家来,妈妈说,爸爸去了个很远的地方,一时半会地回不来了。
晶晶生来就多灾多难的,三天两头的发烧感冒,打针吃药的,身上发青,嘴唇发紫,时常喘不上气来。两岁的时侯,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做手术就会好的,能和正常人一样,别错过最佳治疗机会。一打听价格,说是最低也得三万块,妈呀,真是天文数字,就是砸锅卖铁也治不起啊,两口子蔫蔫地把孩子背回了家。当时,晶晶的家住在孙家弯亲属家的门房,父母靠打工为生,自家连个房子都没有,不要说给孩子治病,吃饭都勉强糊口。孩子病重,住不起院,打针吃药都难,晶晶妈急得直哭,父亲蹲在墙角抱着脑袋挠头,妈妈骂爸爸,“你还是个爷们,孩子有病治不起,挣不来钱也借不来钱,一天天就知道抱脑袋挠,眼瞅着孩子的病一天天加重,咱做爹妈的不是白活吗?”晶晶的爸爸妈妈为孩子的病着急,大吵了一架,晶晶的爸爸带着生儿不能养儿,更无力挽救女儿幼小生命的终生遗憾离开了人世,把一个重症患儿留给了一个儒弱的女人。这噩耗如同晴天霹雳,一个家庭被摧毁了。晶晶妈妈为了攒钱给孩子治病,找人帮一把,改嫁了,把晶晶寄托给姥姥看管。
晶晶趴着窗户往外张望,见般对般的孩子在跳皮筋,她急得什么似的,悄悄地溜出了家门,生怕姥姥看见,姥姥不离左右地看护着她,不敢撒手。晶晶身上发青,嘴唇发紫,走路上喘,一个跟头就兴起不来,怎不让人揪心又担心?人家孩子们不敢带她玩,说她有病,晶晶不服气,非要跟人家玩,人家就躲着她,晶晶跟不上人家的脚步,气喘吁吁,气得直哭。风烛残年的姥姥,一路追上来,左哄右劝地把晶晶领回了家。
姥姥领着晶晶从学校门前过 ,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跳着欢天喜地地上学,晶晶央求姥姥,买书买本买书包,我也要上学去。
姥姥说,等你的病治好了,就可以上学了。
晶晶疑惑地问,“那我的病不治,什么时候能好呀?”
7岁的孩子把70多岁的姥姥给问住了。
一斤小葱,娘俩上顿下顿的吃了一个礼拜,一块豆腐,姥姥把大半给了晶晶,说是孩子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晶晶馋肉了,姥姥手攥着一块钱,从市场的东头走到西头,转悠了半天,狠狠心买疙瘩肥膘的肉,烤了油,熬菜,把油梭一块快地挑给晶晶,晶晶觉得很香甜。
娘俩一个月300元的低保金,姥姥要攒起100元钱,准备给晶晶做手术,在姥姥的心里,多给晶晶攒一点,晶晶生的希望就大点。
姥姥对晶晶说,“姥姥一天天地老了,不中用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等姥姥把钱攒到能给你作手术了,你健健康康的了,姥姥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
一晃10年过去了,晶晶跌跌撞撞,病恹恹地走过来了,这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常人难以想象。晶晶个头长高了,懂事了,妈妈得了癌症,她守护在床头,想多尽点孝道。
妈妈紧紧握着女儿纤细的小手,久久不肯撒开,泪如泉涌,似乎在做着生离死别的交代。
“晶晶,妈妈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最牵挂的人就是你,妈妈对不住你呀,别怪妈妈,妈妈也是没办法的呀!”
晶晶扑倒在妈妈身上,哭成了泪人。
“你知道妈妈为啥不给你看病吗 ?那是因为妈妈没有钱,三万元钱上哪去借呀,平时给你看病,三百五百的向人借,人家都怕咱还不起呀!妈妈之所以走道,是寻思着找个好人能帮我给你看病,可妈妈看错了人,妈妈失败了,现如今再也没啥办法可想了,妈妈顾不了你了,可妈妈不甘心啊!”
妈妈在住院期间,继父十天半月不去看一回,饭也不送,无奈,妈妈自己回家取换洗的衣服,居然看到了本不该看到的一幕,妈妈的精神崩溃了,和继父大吵了一架,居然挨了打,妈妈跑到娘家和老妈述委屈。
姥姥和妈妈的对话,晶晶听见了。
“我要和那个没良心的离婚,所分家产,留给晶晶治病,不然我走了,什么也得不到,就更对不住孩子了,我死了也不甘心哪!”
妈妈泣不成声。
70多岁的老母亲,听着女儿的哭述,表现出极其的坚毅沉稳。她知道女儿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人家靠也靠过你了,离婚谈何容易?
她安慰女儿说:
“别瞎说,我总觉得咱晶晶会有救的,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世上还是好人多。”
晶晶安慰妈妈说:
“妈妈,女儿不怪你,从前我闹着看病,上学,那是我不懂事,我再也不让妈妈难过了,晶晶不能离开妈妈呀!”
晶晶一步也不想离开妈妈,日夜守候在床头,给妈妈端水喂药。半夜里,突然间继父发疯地吼叫,晶晶惊恐万分,冷汗淋漓,浑身瘫软,心脏病吓犯了,顿时脸色发青,嘴唇青紫,四肢酸痛,胸口堵得慌,胀疼难熬。
几天后,妈妈真的走了,晶晶发疯似地闯进妈妈的卧室里,掀开白布单,妈妈睁着眼睛似乎在看着她,张着嘴似乎要和她说啥。晶晶晕了过去。在整理妈妈的遗物时,晶晶发现了妈妈的日记,记载着妈妈欲哭无泪的无奈。
社区里贴着告示,告示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五种大病,18岁以下,低保家庭的孩子报名,市慈善总会正在举行“蓓蕾生命救助行动”项目。
邻里们送信,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姥姥和晶晶急三火四地去社区看个究竟。一看告示,晶晶低下了头,18周岁以下,可自己已经19岁了呀,一岁之差,就是生与死的选择,做了手术,就和正常人一样,不做手术活不过 30岁,只有眼睁睁地等着死。难道我真的就这样命苦吗 ,难道老天就不能睁开眼睛看看我吗 ,只要我能过上一天正常人的生活,即便是死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晶晶给阜新电台“今夜星空”节目主持人雅风姐姐打去求救电话:“姐姐,救救我!”
晶晶一时间真的想不到谁能帮她,她听雅风讲故事,觉得可亲可敬,她真的也没啥亲人了,可人家不认不识,非亲非故的能帮我吗?
晶晶的电话挂断以后,直播间的电话不断响起,两部短信平台也不断涌动,所有的慰问,问候,祝福和鼓励送给这位可怜的小女孩。拯救晶晶的生命,圆她未来的梦想,心与爱在同行。
雅风姐姐带着电视台“黄金一刻”的记者,来到她家,让晶晶觉得不可思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掐掐自己的大腿,疼!看来眼前的一切是真的了,晶晶委屈地哭了,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晶晶瑟瑟发抖地站在雅风姐姐的面前,雅风的心像是被刀割一样的疼痛。一个花季女孩,乍一看很清秀,仔细一看面容憔悴,暗淡,铁青色,嘴唇发紫,皮肤也是青里泛紫,手指扭曲。给人的第一感觉,这孩子的病真的是不轻啊!晶晶不无揶揄地说自己,从来就没买过化妆品,也没穿过裙子,买不起是一回事,主要怕的是自己化了妆,穿上裙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会吓着人家。
晶晶的身体软弱无力,双膝下跪,不这样就喘不上气来。天资聪慧的她,无师自通,能做些个栩栩如生的小工艺品,尽管每个只有几分钱,忙活一大天也挣不到几元钱,她还是天天坚持着做,这样她觉得能为年迈的姥姥做点啥也算是没白活一回了。
交通广播连续三期推出《帮晶晶圆梦》特别节目,把晶晶和她姥姥请到直播间,在电波中与听众面对面。晶晶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消防战士李奇、冯西亮给晶晶送来了300元钱和一个存折,焦急地说:“我每月只有120元的津贴费,每个月给你的存折存50元,直到你治愈为止。”
为拯救晶晶,市慈善总会为晶晶设立专门的爱心通道,建立捐款账号。
“蓓蕾生命救助行动”让晶晶看到了救星。报名是报了,可不见真佛晶晶怎么着也不放心。对于晶晶来说一岁就是生与死的界限。她的心提拎到了嗓子眼,夜里常做恶梦,醒来一身的冷汗。
晶晶按奈不住急迫的心情,到市慈善总会求救。晶晶走三步两步的就要蹲下喘口气,一天书没念,字也就不认识,一路由姥姥搀扶着找到市慈善总会。
接待她的是马华主任,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看她急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边给她倒水,边说:“孩子,别急,有话慢慢说。”
“阿姨,救救我!”
“孩子你放心,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不会因为一岁就放弃对你的救助,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近期沈阳军区总医院的 专家要来给你们检查身体,你准备接受检查吧。”
晶晶感动得要哭了,觉得眼前的这个阿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母亲给了我生命,却救不了我,而她和那许许多多的好心人从死神手里把我抢救回来。
这个时候的姥姥,流下了苦涩的泪,自言自语地说:“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术后一个礼拜,晶晶搀扶着姥姥来到市慈善总会感谢。“姥姥搀扶外孙女来求救,获救的外孙搀扶姥姥来谢恩。”这已经成为“蓓蕾生命救助行动”的一段佳话。
妈妈,别踩着草坪,小草也是有生命的。
假如有一天我真的走了,把我的眼角膜移植给
需要的小朋友,让他能看见这美丽的世界
王尊,18岁了,出落得婷婷玉立,端庄秀气,文文静静,光彩照人。4年前,她得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父母变卖所有家产,然而杯水车薪。专家说“这孩子顶多能挺两个月,”可她奇迹般地康复了。是什么让人间奇迹在这孩子的身上产生?是母爱,是荡涤的春风,是“蓓蕾生命救助”的火焰。
王尊14岁的那年春天,念初中二年,品学兼优,班干部,跑得快,学校推荐她参加市运动会。突然间,腿脚发软,身体没劲,困乏,腿上有出血点。母亲不以为然地领她去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觉得过敏性“紫淀”哪不是了,吃几天药,恢复一下体力,照样可以参加市运动会。在化验室外焦急地等待化验结果。
“妈呀!这孩子得的是白血病!”
“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
妈妈惊魂未定,倍加疑惑地追问。
不信,再化验一次,结果是肯定的。
王尊的父母都是精密齿轮厂的工人,双双下岗,恰逢那天领了买断钱,20年的工龄,每人6000元,两人12000元,原本是打算上劳动保险的,老了好有个生活保障,救孩子要紧,两口子毫不犹豫地揣着钱,领着孩子急三火四地赶往“天津血液病医院”。听说那里有最权威的专家,最先进的设备,新的理念,新的疗法。在父母的心里,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给孩子看病,即便是有1%的希望,也要试一试。
王尊入院,流鼻血,发高烧,高烧不退,医生私下里对家长说,这孩子怕是不行了,顶多活两月,要有个思想准备。
第一次化疗,就7万多元,一般人家是做不起的,征求家长意见是做还是不做?王尊的父母斩钉截铁地说“做!”,在他们看来,能让孩子多活一天是一天,哪怕是今天花了钱,明天就走了,也不后悔。
家里的冰箱、彩电,所有能卖的都卖了,只剩下个空壳子了,王尊的舅舅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杯水车薪,没法子,两口子开始卖房子。
天津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飘飘洒洒,漫天漫地的,病房前的几株松柏,白里透青,越发的苍劲。王尊望着窗外漂浮而过的晶莹耀眼的雪花,自言自语地说,“在老家,同学们开始上大街扫雪了。”孩子想家了。
王尊是背着书包来住院的。每天打针吃药过后,王尊便捧着书本温习功课,她怕课程拉多了,回到学校跟不上,她渴望着早一天回到同学们中间去。
她对妈妈说,咱回家吧,我想上学!
说话间几个月过去了,和王尊同期入院或是早一天晚一天来的同样病的患者,差不多都走了,有100多个,几乎每天走廊里都能听到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看来王尊是幸运的了。王尊真的感到了这病的危险了,孩子害怕了。
妈妈守候在孩子的病床前,偷偷地流泪。
王尊劝妈妈说:
“看来这病还真的挺可怕的,不过咱摊上了,也是没办法的事,哭有啥用?要是有一天我走了,把我的眼角膜移植给需要的小朋友,让他能看到这美丽的世界!”
说得妈妈泣不成声了。妈妈说,要是能把病给我有多好!
一次化疗多则7万,少则1万,几次化疗下来,王尊家已是求借无门了。医院给王尊停了药,前两天已经告知在家打工的王尊的父亲赶快借1万寄来。这个时候的王尊母亲背着孩子悄悄地到公用电话亭打电话,问怎么搞的,还不寄钱来,孩子停药了。王尊爸爸说,上哪借去呀?人家都说过两天看看。其实谁都知道借钱等于白给,她家拿啥还?说是过两天看看,只是托辞。
同病房的病友的母亲,是山东潍坊的,见医院把王尊的药给停了,急了,正在关键时期,怎么把药给停了,这不是要孩子的命吗?救人要紧,那位母亲赶忙取出1万元钱替王尊把押金交上。
王尊妈感动万分地说,我要是还不上可咋办呀?
这时候还说这干啥,谁的孩子谁不心疼,救人要紧。
阜新周末报发表了关于白血病患儿王尊的消息。一时间阜新城乡春风四起。
王尊的母校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师生们捐款3万多元。
民营企业家薄玉书、王玉刚等分别捐款上万元。
市民政局长得知王尊的情况,给予积极资助。
王尊的父亲在局北社区上班,从门外走来一位身材魁梧仪表不俗的中年男子找他,问你就是王尊的父亲啊?说我就是。
那人从怀里掏出个信封,给了他,说这是我的工资钱,给孩子看病吧!说完转身就走,王尊的父亲追上前去,诚恳地问你是谁呀,日后我可怎么谢谢你呀?!
“别管我是谁,只是尽点力帮帮孩子罢了。”
信封里装了5千元钱。在王尊父母看来,给咱孩子的不是钱,是给咱孩子的命啊!这些救咱孩子命的人怎么能忘记呢?
于是王尊的爸爸到处打听,费了许多的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个人,是阜新网通公司的经理管军。管军对他们有个要求,千万别把我说出去,我只是尽点心意而已。
2006年6 月1日,“蓓蕾生命救助行动”的火焰在阜新工人文化宫点燃,白血病列入救助的范畴。王尊的母亲高兴地抱着女儿哭,“孩子,这回咱有救了!”
王尊真的活下来了,是人间奇迹,而且和正常人一样地健康,王尊的父母庆幸自己的女儿是不幸中的万幸。
晚饭后,街心广场是欢乐的海洋,王尊和母亲来这里散步,妈妈不小心踩了草坪,女儿心疼地说,“妈妈,小草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她。”